作为新兴的葡萄酒生产和消费大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在未来几年内,葡萄酒市场格局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葡萄酒生产企业又该如何筹划?
葡萄酒市场格局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将进入世界葡萄酒消费前三强
根据葡萄酒组织(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edela Vigneetdu Vin,缩写OIV)第40届世界葡萄与葡萄酒大会统计数据,2016年排在前五位的消费大国分别是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和,这五个国家的葡萄酒消费占据了消费的一半,其中,葡萄酒消费量达到17.3百万千升,占世界消费总量的7.2%。距离第四位只有一步之遥,距第三位也并非遥不可及。近五年(从2012年到2016年)是政府限制“三公消费”和惩治腐败为严厉的时期,酒类消费受到很大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复苏及各类消费走向理性,葡萄酒的消费必将迎来一个大的飞跃。
虽然葡萄酒的产量在2016年达到11.4百万百升,位居第五。然而,葡萄酒的生产在这个时期,却呈现出小幅度的下降趋势,5年间降幅达到16%。这个现象似乎与整个行业的现状不符,从OIV的统计数字看,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葡萄种植国,葡萄产量位居,按照OIV对酿酒葡萄产量所占比重12%计算,2016年其产量达到174万吨,按照这个数量计算,应该生产更多的葡萄酒才对。再从西部产区的实际状况看,近5年扩大的葡萄园陆续达产,也应该有更多的产品走向市场。然而,为什么产量不增反降呢?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因此,我们可以预料葡萄酒生产大国的梦想还是有点遥远。
进口葡萄酒将与国产酒平分秋色
近年来,市场对世界葡萄酒贸易的拉动早已成为关注的焦点,2016年葡萄酒的进口量达到6.4百万百升,位居世界第五。OIV数据显示,在近五年里德国、英国、美国和法国牢牢占据着葡萄酒进口量的前四把交椅,而则由2012年的第七位,逐步上升至第五位,五年间增幅62%。从进口额看,更是达到了世界第4位,五年间增幅74%。这在葡萄酒贸易史上是非常少见的。质优价廉的进口借助自由贸易的东风(零关税)大量进入市场,而像中粮、张裕等大型国内综合酒类企业在进口葡萄酒业务的增加,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很多国内葡萄酒生产企业纷纷把进口酒纳入自己的经营范围,国内葡萄酒产业面临更大的挑战。
2016年葡萄酒进口量已经已经达到了国产葡萄酒的56%,按照近5年的增长率,再过5年,进口总量便可基本与国产酒持平,就会出现中外葡萄酒平分秋色的局面。实际上,国产葡萄酒现在的产量统计还是有些水分的,如果除掉这一部分,进口葡萄酒的比重还会更高。
葡萄酒市场格局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葡萄原酒的进口量会持续增加
近五年世界散装葡萄酒的贸易量和贸易额没有变化,2016年散装葡萄酒的贸易量是38.3百万百升。变化的是,2012年进口散酒1.22百万百升,2016年1.44百万百升,增加18%。从进口散酒的去向看,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上海、广东等地,国内几大葡萄酒企业均是进口散酒大户。越来越多的国内葡萄酒生产企业选择用进口散酒,取代国产酒。从目前的现状看,这种状况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在三大散酒进口国中智利与澳大利亚都已享受关税优惠,近格鲁吉亚也与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可以预料,越来越多的葡萄酒生产国将在贸易中占据更多优势。而国内葡萄酒的生产却面临着土地制度的限制和逐年增加的成本压力。
在上葡萄原酒(散装葡萄酒)的市场比较活跃,德国是年葡萄酒进口量多的国家,其次是法国,散装葡萄酒占法国国内葡萄酒总消费量的35%。当然,这些酒大部分贴上各大连锁超市的商标直接销售出去,只有一小部分用于酒庄的生产。而远离这些传统的葡萄酒生产国,考虑到运输成本及中低端市场的需求,进口原酒的数量将有增无减。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葡萄酒生产国,自然条件等因素严重制约着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进口一定比例的特色葡萄酒用于国产酒的调配便成为许多酒庄的“无奈之举”。随着市场消费的成熟和新一轮行业洗牌的完成,那些能够坚持百分比酿造的企业会越来越少。